大众报业集团主办
注册

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:0535-6016688

投稿信箱:ytnews@dzwww.com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莱州频道 > 部门

耗时两年绣八米长卷 莱州市民手绣《清明上河图》

来源:大众网莱州频道   编辑:   2018-04-13 09:47:00   作者: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

杨金平正在刺绣

  大众网莱州4月13日讯(记者 田丰恺)说起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不少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盛世繁华的景象,画家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,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。在莱州,市民杨金平耗时两年,用刺绣的方式,重现了这幅创世之作。

  绣工巧夺天工 重现繁华景象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  在莱州市民之家博物馆展厅,记者见到了杨金平的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,据她介绍,这幅刺绣作品从2015年就开始创作,从正式起稿到全部完成共耗时两年多时间,作品全长近八米,分标题、画作主体和卷尾语三部分,制作过程中采用莱州传统刺绣的手法,并在在原作的基础上,创新地加入了现代色彩搭配及绘画表现形式,重现了当时的繁华景象。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  据记者观察,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通过不同的针法表现的活灵活现,仿佛下一秒就会动起来一样,画面中的树木花鸟、船只车辆、桥梁房屋等艺术形象都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了搭配,观赏性极高。杨金平告诉记者,作品中的每个艺术形象的创作都需要多种针法的配合,“就拿人物形象来说,创作的时候,人物脸部需要一钟针法,身体采用一种针法,头发还会采用另一种针法。有平针、套针、接针,通过不同针法的结合以及各色丝线的搭配,生动立体地表现人物的形态。”

  耗时两年 费尽心血绣成八米长卷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细节

  《清明上河图》原图中共有500多个人物,船只、房屋、城楼、动物等形象更是不胜枚举,能将画面中的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,这需要深厚的技术功底和艺术造诣。据杨金平介绍,她从接触刺绣至今已有40多年,“我从十五、六岁的时候开始接触刺绣,因为家里的老人就会绣花,也是受她们的影响,再加上自己也喜欢,毕业之后就去了刺绣厂成为了一名工人,因为绣的好,就被安排去绣样品,久而久之就积累了不少的经验,对之后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。”

  说起刺绣作品《清明上河图》,杨金平可谓是如数家珍,她告诉记者,之所以选择这幅画来进行刺绣创作,就是为了由古观今,通过对比来展示当今的中国国家昌盛、人民富裕的繁荣景象。“上海世博会的时候,看到动画版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给我很大的震撼,后来朋友送给我一份复制版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我没事就拿着研究,心里就产生了手绣一幅的想法,从起稿到完成两年多,但整个过程远比两年要长,因为你要不断去搜集资料研究当时背景历史,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,心里有底了,才能开始绣。即使到开工以后,还要根据原版,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更深入的分析,真正有把握了,才能动手。”

  采访中杨金平告诉记者,在手绣《清明上河图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点,画面中人物表情、环境以及作品的整体效果都是她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,“每一部分的颜色不能变化太大,要顾及整体效果协调统一,还要保证艺术欣赏价值,原稿有五米多长,我的最终画稿完成后达到了近八米,像绣一棵树,光绿色的丝线按照颜色深浅不动就能分出数十种,过程中还看不断考虑色彩的搭配,明暗的过渡,一旦绣多了、绣过了,想要补救就很困难了。绣人物群体的时候还要根据他的动作来考虑这个人物的内心活动,做到让他‘活’起来。在这些方面着实费了不少的脑筋。”

  痴迷刺绣四十载 她立志将技艺传承发扬

  痴迷,这是杨金平对自己接触刺绣四十多年来的评价。在经历工厂破产、自己失业的挫折下,她仍没有放下她最心爱的莱州刺绣,“下岗之后,我还是一直在坚持着去绣一些作品,后来开了个小工作室,最初销路也不好,很长时间都卖不出去,当时心里也是很着急的,但是当我坐到桌子前准备刺绣的时候,之前心里想的那些事就全都消失了,在这期间也受到了不少亲朋好友的鼓励,也在不断地坚持,到后来作品逐渐卖的多了,创作的动力更足了。”杨金平告诉记者,她有时候做刺绣都到了忘我的境界,一坐就是一天,“刺绣这个活,身体受累最大的地方就是腰部,有时候绣完了站起来都不会走路了。再就是平日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,就拿绘画来说,工笔、写意、油画、丙烯各种绘画形式我都尝试过,就是通过平时的不断积累,来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。过程很艰苦,但也很快乐,现在想来,人这一辈子,能做自己爱做的事,还能坚持下来,这就是最大的幸福。”

  怎样将莱州刺绣这门技艺继续传承和发扬,是杨金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作为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平日里,她不断收集传统的刺绣纹样,将它们保存整理,同时利用多种方式,将这门艺术继续传承下去。

  杨金平说:“目前就是通过现有的展示的窗口,向全市的青少年群体普及刺绣的概念,莱州刺绣纹样、针法及色彩从传统到现代演变,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,对他们产生解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再就是积极影响成年人群体,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,如果有爱好者想参与进来,我都会免费教,尽全力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。但这也是个难点,毕竟‘看花容易绣花难’,现在人心都比较浮躁,坐不住,恨不得今天开始做,明天就出成品,这与绣刺绣坐得住,静下心的要求正好相反,这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。老一辈的手艺传到现在不容易,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断了。”

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莱州在行动

  记者从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,2018年,莱州市将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。创作推出非遗项目产品,对蓝关戏,蹦蹦戏等新创作品进行加工,在城乡巡演。对非遗项目相关的民间剧团,文艺团队,传承人进行补助。其次将继续举办太极拳、剪纸、刺绣、面塑、石雕等培训班,组织玉雕等传统技艺大赛评选活动,扩大非遗项目的影响,助推产业发展。在2018年自然与文化遗产日期间,莱州将举办莱州市传统医药项目免费义诊活动,同时还将积极依托博物馆、文化馆,革命历史展馆,推进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建设,在有利条件的村镇建立乡情馆,民俗馆。让更多群众了解古邑莱州,传承莱州文化。

初审编辑:
责任编辑:宋嘉林

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。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,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、复制、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,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。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,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大众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大众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30日内进行。